讲座预告 | 权力意志、人工智能与存在论的澄明——从海德格尔论尼采之形而上学出发
权力意志、人工智能与存在论的澄明
——从海德格尔论尼采之形而上学出发
/主讲人/
Karl Kraatz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副研究员
/时 间/
2023年3月22日下午14:00-16:00
(60min德语讲座,60min汉语/英语/德语 提问)
/地 点/
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成均苑四幢哲学学院311室
/主 办/
浙江大学哲学学院
浙江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
海德格尔对尼采的深入研究肇始于1930年。他的思想明显受到尼采的未公开发表手稿的影响。围绕尼采的“权力意志”和“同一事物的永恒轮回”,海德格尔展开了对尼采的智性阐释。在他有选择性的目光中,尼采成为一位形而上学家,甚至成为“形而上学的完成者”。对海德格尔来说,尼采违背了自己的意愿,是一位不自知的柏拉图主义者,一个在拒绝柏拉图主义的过程中证明仍对柏拉图主义有所依赖的人。
关于海德格尔对尼采的这种解释的恰当性问题已有几十年的争论。此外,对于将尼采的思想归结为权力意志和永恒轮回这两个“基本词”是否合适,也存在争议。然而在我的报告中,我想表明,海德格尔对尼采的解释是极富创造性的:它使我们理解我们现在的处境及发展,具有一种未来的透视眼光。我想说明,我们如何能够从海德格尔对尼采的解读出发来理解人工智能研究的最新发展和进步。
机器学习、人工智能、Chat GPT、大语言模型(LLMs)——所有这些发展只有在尼采从哲学上为我们准备好形而上学的完成这一基础上才有可能。通过海德格尔的尼采讲座,我们能够对我们的当下做一种“存在历史角度的解释”。如果我们阅读海德格尔对尼采的解释,我们能够学到我们对存在的理解,即我们用来确定现实是什么以及现实是如何的最基本范畴,是如何随着历史而变化的。海德格尔描述了一个根本转折:我们在19世纪后期对存在的理解所发生的变化,即从作为现代科学基础的数学上可描述的现实到成为信息技术、物流和数据科学基础的概率上可观察的现实(von Szientismus zu Dataismus)。
尼采通过“权力意志”和“永恒轮回”的融合消除了持存者与变化者之间的差异。权力意志是一个存在论原则(ontologisches Prinzip),决定着存在者作为什么被体验到。同一事物的永恒轮回也是一个存在论原则,决定着存在者如何显现和如何被体验到。这两个原则共同确保了存在者能够在其可能的可变性中可规定地、从而可控地得到制造。因此尼采之哲学在海德格尔看来,是现代哲学,因为它使存在者“持存”,它能够作为“持存物(Bestand)”而供使用。
在算法时代,想像性的“虚拟”总是根植、反哺或掣肘我们的现实生活经验,包括情感体验和文化消费。人工智能拜物教会让我们变得更加像“人”“非人”还是“超人”呢?我认为,海德格尔论尼采之形而上学的逻辑和路径是帮助我们理解与回应当代人工智能问题的一种基本哲学向度。